close

一、腸病毒類型

腸病毒型屬於小RNA病毒包括:小兒痲痹病毒、克沙奇病毒、伊科病毒及腸病毒

二、腸病毒較常見症狀有:

1. 疹性咽峽炎:

以突發性發燒與咽頭出現潮紅的水泡性小丘疹,再形成小潰瘍為其特色,病程四至六天。

2.手口足病:又稱發疹性口內炎

特徵為發燒、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口腔粘膜及舌頭、牙齦、四肢病程為七至十天。

3.另可能引起流行性肋肌痛、嬰兒急性心肌炎、急性淋巴結性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腦炎及發燒合併皮疹等。

三、流行情況:

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於三至十一月,夏季為高峰期。常見於十歲以下小孩,雖有成人個案但少見。

四、傳染途徑

經由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之飛沫傳染或糞便的直接接觸傳染。

五、防治措施

1.加強個人衛生、勤洗手。

2.注意環境清潔及通風。

3.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,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。

4.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,發病之學童盡量請假在家休息,以避免傳染給同學。

5.照顧病患時請小心處理病患之糞便、口鼻分泌物,處理完畢後立即洗手。

6.注意均衡飲食及運動。

六、正確洗手步驟:

1.濕 以乾淨自來水沖濕雙手。

2.搓 使用肥皂徹底清潔手部至少20秒。

3.沖 刷洗雙手至手肘至少20秒。

4.捧 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。

5.擦 取紙巾擦乾雙手,並以紙巾墊手旋轉水龍頭,以避免再度污染。

※腸病毒症狀分五期,絕大多數病人在第一期即可復原,但兩歲以下的小孩若出現第二期症狀,

則必須立刻送醫治療。

期別 腸病毒症狀
第一期 發燒、食慾不振、喉嚨或口腔發炎、流涎、皮膚症狀(以上現象似感冒)。
第二期

發燒、哭鬧躁動不安、睡不著、無端驚慌、懼光、嘔吐、腹脹、嚴重頭痛、輕微肢體活動異常、說話不清。

第三期 發燒、嘔吐、嗜睡、肢體無力、心律加速、臉無表情、視幻覺、眼球失調等。
第四期 低體溫、抽搐、突發性呼吸困難、神經性休克現象、意識不清、肺及呼吸道出血現象。
第五期 昏迷、成人型呼吸窘迫症、心肺衰竭、死亡。

 

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

http://www.cdc.gov.tw/sp.asp?xdurl=disease/disease_content.asp&id=1662&mp=1&ctnode=1498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leho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